找到相关内容339篇,用时5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成立唯识义

    ,而必固执谓为实有,是诚所谓披龟毛衣自夸华美,而不自知狂梦者。  物质实在之论既摧,原子电子之说已破,则唯物无心之论自不待辞费而廊清无遗矣!物本无有,何复言唯?心现可知,云何非实?意趣至故,亦略陈...经济之变迁大有影响于历史之演化,而但问彼物质经济云何得有变迁耶?人与禽兽同为动物,千古以来同生息于此天地,彼亦须饮食物质之供求,此亦须饮食物质之供求,在彼类之经济状态何以永无变化千古如一日?居犹是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53743077.html
  • 王雷泉编:悲愤而后有学——欧阳竟无文集(10)

    谁敢侮予?今则流血百万,惨不可言矣。事前有备,谓之未雨绸缪;事后追随,谓之亡羊补牢。今日之亡羊补牢,又他日之未雨绸缪。绸缪在作新,作新在作气,作气在观感而愤悱。声音之感人,成于乐而兴于诗。古人于...。人但缘目前小境,不肯缘全体大寂者,小儿不知天厨糗备,自不舍手中饼饵,无怪。此有三事:一、错;二、骇;三、怖。达者则异。一错者,不知人欲亳不可留,不知天理别有乾坤,但认寂灭全体无存,此其错。...

    王雷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4344218.html
  • 佛教顿悟与道教炼养

    实丧易以危,故忿设无由、巧言偏辞。兽死不择音,气息茀然。于是并生心厉,克核太至,则必有不肖之心应之而不知其。苟为不知其,孰知其所终!故法言曰:“无迁令,无劝成,过度益。”迁令劝成殆事。美成在久...”,亦名“真如三昧”。此是一切三昧根本,若能念念修习,自然渐得百千三昧。达磨门下展转相传者,是此禅。达磨未到,古来诸家所解皆是前四禅八定,诸高僧修之,皆得功用。 这就是说,禅宗的禅是以顿悟为...

    恒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15343484.html
  • 禅佛影响下的宋儒复兴

    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,非恶其声而。”(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)   照新儒家的说法,孟子在这里所描述的是,任何人在这种场合的自然自发的反应。人在本性上根本是善的。因此,他固有的状态,是心中没有私欲的状态...散而为太虚。循是出入,是皆不得已而。”(《正蒙太和篇》,《张子全书》卷二)圣人就是充分觉解这个过程的人。因此,他既不求在此过程以外,如佛家那样追求破除因果,结束生命;又不求长生不老,如道教那样追求...

    冯友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64544959.html
  • [奘师讲禅 · 八经五论]弘法通告

    疑惑渐消,法喜日生,即使仍有诸多不解之义,却能大略领会佛法要义;有或由时间所限,或力所不逮,仍存困惑之意,期待法师能以简单明了、生动鲜明的讲解,将深奥义理化为浅显的譬喻解释,从而接引更多学佛者,...显密、禅净等浩如烟海的典籍,初学者往往无所适从、不知何处方为着力用功的最佳起点;而初窥堂奥者,每每面对不同典籍的不同教义、而生发种种疑问,无法圆融地贯通各家经论。另一方面,由于不辨佛法教义的究竟与...

    朝阳寺

    |朝阳寺|明奘法师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3/10561421235.html
  • 《金剛經》主題研究(上)

    孺子將入於井,皆有怵惕(驚動)惻隱(同情)之心;非所以內交(即「納交」、「結交」)於孺子之父母,非所以要譽於鄉党朋友,非惡其聲而。」(《孟子》公孫醜上.第六章)  朱熹注引謝氏曰:「人須是認其真心,方乍見孺子入井之時其心怵惕,乃真心,非思得,勉而中,天理之自然。納交、要譽、惡其聲而、即人欲之私矣。  真心與人欲並提而顯其反差。真心純一無雜念,相似於佛說的本淨之心性。  人欲則百念叢生...

    田光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81239150.html
  • 略谈禅定的理论与实践

    不破。于是即照而寂,即寂而照,天然妙性便由此而全体显现。   梁肃在《天台止观统例》中说得更为明白:   夫止观何为?导万法之理而复于实际者。实际者何?性之本。物之所以不能复者,昏与动使之...,“解”是思维活动,它是最容易流荡的,故分别知见越多,修行禅定就越困难。所以“解”如果没有禅定的摄持,便会落于狂解,不能深刻地洞观宇宙人生的真理,不可能以其所解指导人生实践。因此,只有在禅的悦可于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90139206.html
  • 佛法悟入渐次

    因而;即庄子所谓“、不然乎不然”之计。计有因者有二支:一计宇宙人生为神造的,一计宇宙人生为物集的。计为物集,中士则说为阴阳二气、五行生克;印度则说为地水火风,极微...何以世间共见有种种差别之相,而圣教亦说有五位百法耶?曰:体虽空寂幻相非无非无之相,不出能变能了之心识,故一切皆所变,唯识能变、唯识能了,故曰唯识。以体空而相有故,故曰诸法本空,唯识所变。但此法...

    太虚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35539568.html
  • 中国佛教仪轨制度——国师

    者皆有师,惟其道之所存,不以类。故赵以佛图澄为师,秦以罗什为师。夫二君之师其人,以其知足以图国,言足以兴邦,德足以范世,道足以参天地赞化育,故尊而事之,非以方技而’(《佛祖历代通载》卷二十二)。...到摩竭陀国来活动。王即募境内学者说:谁能以辩论折服外道的,当奉为国师。诃梨跋摩应募而至,折服了这个外道。王及臣民非常高兴,即与全国人民奉为国师。《慈恩传》卷四说:印度胜军论师,学德兼备,摩揭陀王很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61640497.html
  • 虚云法师法函五则

    乘悟并销。事非顿除。因次第尽。惟宗下用功。水到渠成。超证十地等妙。有不期然而。阿难尊者云。不历僧祇获法身。永嘉云。证实相。无人法。刹那灭却阿鼻业。又云。弹指圆成八万门。刹那灭却三祇劫。奈何行人。习...向道。不忘己分。甚可喜慰。盖三界之中。无非牢狱。暂时欢乐。终归无常。众生燕雀处堂。罕思出离。若能痛念生死事大。觑破一切世情。若顺若逆。总皆虚妄不实。过眼便是空花。独一念持戒。礼忏。笃信三宝之心。生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32040999.html